民煮食堂第二回 | 别离

2016-07-07 定海桥互助社 定海桥 定海桥


”定海桥民煮食堂的第二回”事关别离。主厨是出生在上海、19岁独自赴澳学习土木工程的青年作家王鑫,“定海桥故事创作班”第一期的特邀观察员和定海桥晚托班里最心疼学生的“鑫爸”。这次的主人和送别的对象是在定海桥发起“故事创作班”、把栾奶奶的故事写成夜光杯的作家钱佳楠,她将于下月去地球的另一边继续研习写作——我们谨以此宴送别。

民煮食堂第二回

本期主厨:王鑫

总策划:卢袁炯

时间:2016年7月10日周日晚6点

地点:定海桥互助社一楼

上海市杨浦区定海港路252号

* 本次招待人数仅限12位,如欲报名,请回复本微信“民煮食堂02+姓名+电话”,并先微信预付80元食材成本费,现场也另外捐赠支持互助社的运营。*请以后台回复确认自己是否成功预定哦(有忌口也请留言说明😊)*

菜单

日式海藻

蓝莓山药

蔬菜沙拉

土豆泥&南瓜泥

 

玉子烧

炸鸡块

日式串烧

章鱼香肠🐙

关东煮‘

什锦天妇罗

清炒秋葵

奶油炖菜

 

根据当日时节和天气提供不同例汤

 

饮料

冻柠檬茶(主厨自制)

大麦茶

 

隐藏菜单(看心情)

三文鱼

章鱼小丸子

猫饭

烤鳗鱼(天太热了就不烤)


离家那天的小馄饨和墨村中餐店的黑工

主人钱佳楠定了她最钟意的日式料理作为菜的主题,我把她的离别作为宴席的主题。

这几年,我辗转上海、杭州、墨尔本、胡志明市、大阪、凯恩斯,去了好些地方。或是旅行,或是学习,遇到很多人,很多事物,很多故事。

我相信食物有生命力,也有记忆。至今我依然记得,19岁离家那天,母亲煮了一碗小馄饨给我吃,我们在去机场的路上相顾无言,我急急忙忙出了关,没有好好和父母道别,怕母亲在我面前流下泪来。离家后久久不能忘怀的是放了葱花、加了一点猪油的高汤,小馄饨柔软的外皮伴着恰到好处的肥瘦肉馅,是游子的滋味。

20岁的某一天,我突发奇想去中餐馆打黑工,了解那些拿着working holiday visa背井离乡讨生活的马来人、香港人、台湾人的真实生活。我们维持着一家饭店从晚8点到次日凌晨5点的运作,见证了凌晨4点的墨尔本,目睹饭店里人来人往,悲欢离合。离去那天,是同事的生日,下课后我坐着火车从学校赶去店里,从尚未关门的星巴克里买了纸杯蛋糕,以客人的身份去那家曾经工作过的、难吃的不得了的店打包一份食物,顺便送上蛋糕。走前,在tips的盒子里,放进一百块小费。心里怀念的,依然是当时躲在角落里吃过的那碗不知道什么味道的饭。

同学家中发生变故,他飞回越南,没有见到他父亲最后一面。在电话里对着我大哭一场。回来之后,我领他到住所,做了顿便饭,试图用一餐饭食洗去匆忙的送终,当然我深知一双筷子翻不过饱含泪水的生离死别。站在桌边的我,唯一能做的就是看他捧着碗,一边吃一边说:“真好吃。”

在煮饭做菜上我极少失手,因为发自内心热爱料理。我常对别人说:“只要条件允许,可以做任何你们想吃的东西。”想来,这全然不是天赋,不过是把一个独居男人在卧房做的事,转移到了厨房,攒下些经验,熟能生巧罢了。 

关于食物的印象和烹饪的记忆,太多太多。食物究竟承载着什么,不能言语。 

2015年12月29日,我第一次来到定海桥。坐在我身边的是钱佳楠。陌生的环境里,我用余光偷看着周围的人,她托腮、撑头、把手交叉在胸前。过了一会儿,她剥了个橘子,掰了一半给我。真好吃。

此次她将远赴美国。作为写作者,我并不能做什么;作为工程师,可以做的更少;而作为一个厨子,唯独能做一餐饭食,说说这些年关于离别、关于食物的故事。

我保证,一定会给诸君,给即将离开的佳楠,一个异常丰满的夜晚。

本期主厨:王鑫

定海桥互助社位于上海市杨浦区定海港路252号,是一个自我组织的学习、沟通、反思和服务的活动现场,寻求社区文化/价值建设同艺术/知识生产相结合的行动和创造方式,以互助的原则同在地社区和广泛的同道者互动、协力与合作。

欢迎访问我们的网站 dinghaiqiao.org

受定海路马路菜场的启发,“定海桥民煮食堂”定海桥互助社美食促进组发起,通过每次特邀一位“主厨”操刀,在共同品尝食物的过程中,交代日常食物在各地方的土地、市场和人民生活中的历史、记忆、流通、成本和正发生的演变。本食堂长期招募主厨和帮手,更长期欢迎大家参与品尝,并对互助社的微小经济做出贡献~

本期图文编辑:赵伊人、陈韵